Page 14 - 高中历史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RJ
P. 14
84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 2·RJ
6.B 据材料信息可知, 松江产棉布, 盛泽镇等产丝绸, 种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蓝
干窑镇产陶器,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市镇生产较为集中于 本, 故选 D 项。 A 项说法过于绝对。疫情暴发有助于提
某一种产品, 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故选 B 项。明初政治 高市民卫生观念, 但修建排水系统与此没有直接关系, B
中心在南京, 且经济重心也位于这一带, 并未分离, A 项 项错误。德国的工业革命完成于20世纪初, C项错误。
错误。材料未说明松江等地生产的产品是私营还是官 13.B 题干反映出广东商贸业较为发达, 而工业落后,
营, 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部分市镇生产的产品, 未说 同时赌博、 走私等问题严重, 这与列强对广州进行长期
明市镇规模在扩大, D 项错误。 的殖民活动有关, 使得当地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半殖民
7.A 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1949 — 1957年, 东、 地半封建性特征, 故选 B 项。 A 项错在“ 普遍” 一词。 C
中、 西部的城市密度均有所上升, 其中东部的城市密度 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题干未涉及其他通商口岸城市,
始终是最高的, 而东部与中部和西部地区差距也在缩 D 项错误。
小, 这主要得力于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业化建设, 14. ( 1 )特点: 规模大, 规划整齐, 布局合理; 政治功能为
特别是“ 一五” 计划的开展, 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 故 主; 体现集权和统治秩序; 规范化、 制度化管理。因素:
选 A 项。材料反映了东部、 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整体发 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 自然地理条件; 小
展情况, 但不能体现城市之间的等级序列, B 项错误。 农经济。
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是 1949 年到 1952 年, C 项错误。 ( 2 )不同之处: 建设周期更长; 商业功能突出; 体现好大
20世纪60年代开启三线建设后出现了工业内迁, D 项 喜功、 奢靡之风。
错误。 解析: 第( 1 ) 题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一“ 汉长安城是当时
8.D 据材料可知, 1952 — 1978 年, 中国工业化率远高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内的道路规整, 布局与形
于城镇化率,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关, 当时我国 制按照《 周礼·考工记》 进行设计营造” 可知, 规模大, 规
重点发展重工业; 1978 — 2004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划整齐, 布局合理; 根据“ 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 郊, 有宗庙、 辟雍和社稷遗址等” 可知, 政治功能为主; 根
差距在逐渐缩小, 故选 D 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 农业、 据“ 统治中心位于中、 南部, 市场、 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
服务业等不同产业结构情况, A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人 集中在城北。东市、 西市具有重要的商业功能, 由于城
口增长状况, B项错误。我国于2010年起实施新型城市 门管理严格, 主要服务于达官贵族” 可知, 体现集权和统
治秩序, 规范化、 制度化管理。第二小问, 从当时的政
化战略, C项错误。
治、 经济、 思想及自然地理条件来分析。第( 2 ) 题, 根据
9.B 据材料“ 主导产业是制鞋业”“ 为王后供应鞋子”
“ 没有处置产品的权力” 可知, 美提拉是一座发展宫廷制 材料二“ 古罗马城的建设经历了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
鞋业的城市, 经济上依附于宫廷, 故选 B项。“ 众多的工 帝国时代三个阶段” 可知, 建设周期更长; 根据“ 罗马城
匠专为王后供应鞋子” 说明手工业品不是为了出售而生 内工商业发展迅速……当时手工业作坊密布于城市街
产的, A 项错误。没有比较, 得不出“ 是古埃及的手工业 区” 可知, 商业功能突出; 根据“ 建造了一大批凯旋门、 纪
功柱和以皇帝命名的广场、 神庙……趋于规模宏大与豪
中心” 的结论, C项错误。“ 城市管理” 与材料主旨不符,
华富丽” 可知, 体现好大喜功、 奢靡之风。
D 项错误。
10.B 材料中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情况, 反映了英 15. ( 1 )特点: 西方, 普遍性和连续性; 主要由富人和中
法俄美四国在当时的城市化水平, 其中英国的城市化水 产阶级推动; 具有自发性。中国, 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深
平远远高于其他三国, 这主要是因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 受政府政策影响; 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关。
革命, 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市, 因此农村人口大量流 ( 2 )共同影响: 有利于缓解“ 城市病”( 或解决城市化的弊
端); 有利于振兴乡镇经济, 缩小城乡差距; 为最终实现
向城市, 反映了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故选 B
项。工业文明对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表现在资本主义 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国家日益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解析: 第( 1 ) 题, 西方特点, 据材料一信息, 从逆城市化的
存在范围、 发展与推动力量及产生经过等角度归纳。中
的对立, A 项错误。 1851年时只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城乡差距比较的相关信息, D 项 国特点, 据材料二信息, 从阶段性、 政策的制定、 经济体
制改革等方面归纳。第( 2 ) 题, 据材料一、 二信息, 从对
错误。
城市发展、 公共设施、 乡村振兴、 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影
11.C 随着曼彻斯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财产犯罪猛
增, 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综上可知, 随着工业革命 响进行归纳。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 故选 C 项。 A 、 B 、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限时小练12 水陆交通的变迁
12.D 根据材料可知, 由于霍乱等原因, 德国政府开始 【练基础】
建造地下排水系统, 并修建了排水网管来排泄洪水, 这 1.C 波斯帝国和汉朝均注重修建道路, 这一做法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