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高中历史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RJ
P. 18
88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 2·RJ
力, B项错误。“‘ 铁路时代’ 来临之前” 说明铁路时代尚 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
未来临, C项错误。 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 体现的是交通运输方式对区
12.A 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 域经济格局的影响, 故选 B项。 A 项错在夸大了交通方
期间, 德国政府致力于铁路建设, 同时, 科学规划交通发 式变迁的作用, 排除。 C 、 D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展、 培养相关人才, 这促进了德国近代交通的科学建设
古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意义
特别提醒
与发展, 故选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对交通建设的重 ( 1 ) 从交通角度看: 增加便捷交通通信手段、 合理布局交通
视, 无法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明 网、 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确教育选拔的具体依据和原则,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 ( 2 ) 从经济角度看: 促进自然资源开发、 带动沿线商业发展、
及火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比较, D 项错误。 促进旅游业发展、 推动城市化进程、 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
13. ( 1 )特征: 以长安为中心; 道路里程长, 延伸至境外; 流与合作、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便利对外贸易等;
有完备的饮食服务等保障设施。原因: 长安城是西汉的 ( 3 ) 从国防角度看: 有利于巩固国防和保卫边疆。
都城; 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 丝绸之路的开通; 对外交往 4.D 据材料信息可知, 英国人赫德主办大清邮政, 开
的发展; 民族关系的巩固; 社会经济的发展。 办了大清邮政官局, 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推动
( 2 )历史背景: 航运业的高风险性; 近代中国航运事业的 了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转型, 故选 D 项。大清邮
发展; 外商对中国船舶保险业的垄断; 洋务运动的推动。 局的建立说明已然改变了传统观念, A 项错误。大清邮
意义: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维护了航运 局不被大家接受的原因与西方近代通信方式侵犯主权
主权。 无关, 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们不愿使用大清邮局收寄
解析: 第( 1 ) 题第一小问“ 特征”, 据材料一“ 长安有通往 邮件, 无法说明近代邮政方便物品传递, C项错误。
各地的大道” 可知, 以长安为中心; 据“ 西北的道路, 过敦 5.D 据材料可知, 1876 — 1937 年, 在中国铁路发展过
煌则道分南北, 一条……过大苑至康居、 奄蔡等国; 另一 程中, 列强修建的里程占有较大比重, 尤其在 1912 —
条……西通犁靬( 罗马帝国)、 身毒( 印度)” 可知, 道路里 1937年期间, 列强直接或间接控制经营着较大范围中国
程长, 延伸至境外; 据“ 有为行人提供食、 宿、 购、 娱服务 铁路, 说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
的商店、 酒馆、 驿站” 可知, 有完备的饮食服务等保障设 征, 故选 D 项。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才
施。第二小问“ 原因”, 据材料一信息, 从国家政局、 丝绸 走上革命道路,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列强控制中国的筑
之路开通、 对外交往、 民族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角度 路权, 与列强在华的激烈争夺无关, B 项错误。列强直
来分析。第( 2 ) 题第一小问“ 历史背景”, 据材料二“ 轮船 接或间接控制铁路,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项错误。
在海上航行风险极大” 可知, 航运业具有高风险性; 据 6.C 李鸿章以外资航运业在中国大肆发展为依据, 抵
“ 只能依靠外国公司进行投保” 可知, 外商垄断了中国船 制顽固派的阻挠, 创办轮船招商局, 由此推知, 列强侵略
舶保险业; 据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故选 C项。洋务运
近代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及洋务运动的推动。第二小 动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清朝的统治, 抵制外国侵略只是其
问“ 意义”, 结合创办背景回答即可。 实现途径之一, A 项错误。洋务运动首先在军事工业领
单元提优五 域取得成果, 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 B 项错误。 19
1.C 据材料“ 以驰道为干线形成的道路交通网” 可知,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虽历经艰难,
秦朝通过构筑四通八达的全国道路交通网, 有效地控制 但仍有发展, D 项错误。
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 C 项。具有全国规模的道路 7.A 据材料“ 完善交通法规”“ 形成法制、 规范、 管控和
交通网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 惩治等管理路径” 可知,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较为全面的
但不是最主要目的, A 项错误。道路交通网的修建有利 措施, 规范交通秩序, 故选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大中
于皇帝对全国各地的巡视, 但不是最主要目的, B 项错 城市发展的推动, B 项错误。 C 项未完整概括材料。材
误。秦朝通过“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D 项错误。 料强调交通规范, 而不是交通安全保障, D 项错误。
2.C 据材料信息可知, 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使 8.B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 第一个自行车生产
得政府越来越重视南方交通的整体建设, 交通重心也逐 集团已经成立, 年轻人希望出行不再步行或乘坐公交,
渐南移, 故选 C 项。唐朝时水陆并举局面形成, 且驿路 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说明改革开放影响了
是陆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A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城 人民的生活方式, 故选 B项。
市布局受地形地貌、 交通情况、 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9.C 据材料信息可知, 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道路交通
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从材料可知, 伴随着经济重心的 规模浩大, 这样大型的工程能够完成主要在于国家的组
南移, 朝廷越来越重视南方交通的建设,“ 日趋平衡” 的 织动员能力, 能够配备相应的人力和资源等, 故选 C 项。
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 D 项错误。 城市的兴起是道路修建的基础, A 项错误。罗马帝国的
3.B 材料“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 山东的临清、 济宁等运 统治基础是奴隶主阶级, 统治基础的扩大不是道路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