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高中历史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RJ
P. 17

87
                                                                                             答案详析


         商业竞争, 但是不能决定商品的种类, B 项错误。“ 一带                     6.C 据材料可知, 20世纪初, 东北各铁路建成后, 招募

         一路” 是2013年提出的重大倡议, D 项错误。                         了大量工人, 间接为铁路服务的人员更多, 说明新式交
         6.D  据材料可知, 日兰高铁庄寨段的开通运营, 把众                      通发展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 故

         多城市连接在了一起, 形成了交通圈, 使得区域间的经                        选 C项。自然经济解体与材料主旨不符, A 项错误。材
         济联系更加密切, 故选 D 项。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                       料不涉及列强对中国劳工的剥削, B 项错误。材料中没
         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                        有涉及东北近代的铁路管理水平, D 项错误。

         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A 项材料无法反映。 7.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原因
         B项表述绝对化。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改进, 提高了运输速

         7.C 从表中数据来看, 我国各区域高铁密度差距极                         度, 缩短了时间, 降低了经济成本, 故选 D 项。
         大,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铁密度大,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疑难分析
                                                                      交通变迁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的高铁密度较小, 故选 C项。材料体现了高铁分布的不                        ( 1 ) 交通的改进, 加强了各地的沟通, 促进了政治、 经济、 文
         平衡, 不能体现高铁建设落后于时代要求, A 项错误。                       化的发展;
         材料没有列出其他国家数据, 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其他                         ( 2 ) 交通工具的改进, 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有利于各地
         国家的路网规模对比情况, B项错误。表中数据未列举                         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城市分布密度与高铁密度的关系, D 项错误。                            ( 3 ) 交通的提速,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使对时间的精准
          突击小卷五 交通的变迁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

         1.B 据材料信息可知,“ 五尺道” 开通后, 秦汉设官吏                     ( 4 ) 交通工具的改进, 加强了人际互动和往来, 促进了人们
         管辖, 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中央集权加强, 故                      思想观念的变化。

         选 B项。材料说明战国秦惠王时期就开始修建五尺道, 8.B 由材料可知,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产
         A 项错误。“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与材料主旨不符, C 项                    生, 新的交通工具又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二者是相辅相
         错误。“ 五尺道” 是连接中原、 四川与云南的通道, 这与                     成的关系, 故选 B项。 C项“ 取代” 的说法绝对。 A 、 D 两
         提升中央决策及治理的效能无关, D 项错误。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名师点睛

         2.B 据材料信息可知, 与唐初相比, 唐代宗以后经过
                                                                      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汴河调运的粮食数量显著减少, 这与安史之乱后中央对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私人资本开始投资修建铁路, 并获得
         地方的控制力下降有关, 即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 故                        了可观利润, 而工业革命也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上和物
         选 B项。材料强调唐朝前期与后期利用汴河运输粮食                          质上的保证。工业革命的纵深发展, 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
         数量的变化, 与粮食供给地点无关, A 项错误。“ 决定”                     近代化交通运输手段, 而工业革命进程所取得的重大技术
         一词夸大了漕粮运输的作用, C 项错误。农业生产状况                        成就则为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无法由材料信息推知, D 项错误。                                 9.A 据材料主干信息可知, 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

         3.B 据材料可知, 元朝经济重心在南方, 政治中心在                       域, 阿拉伯帝国的东部和西部分别发明了不同的船, 以
         北方, 通过海上漕运持续向北方地区运送大批粮食, 这                        便通过印度洋的不同区域, 这适应了远航贸易的运输需
         有利于满足北方地区的粮食需求, 有利于北方的社会稳                         求, 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故选 A 项。材料未体现其
         定, 故选 B项。材料没有体现元朝的航海技术, 也没有                       他国家造船技术如何, 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
         体现世界其他地区的航海技术水平, A 项错误。南宋时                        西欧各国对黄金白银的渴望诱发了欧洲的航海探险活
         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项错误。漕粮指的是我国封建                        动, C 项错误。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只是便于远航, 并
         时代通过河运或海运送至京师的税粮, 元代的海上漕运                         不能提供安全保障, D 项错误。

         不属于商业的范畴, D 项错误。                                  10.A 材料提及印加帝国的道路属于国家所有, 主要
         4.D 据材料中“ 16世纪以后,‘ 马尼拉大帆船’ 满载中                    是“ 士兵、 劳役和因公出差的政府管理人员” 在道路上通

         国商品, 从马尼拉( 位于菲律宾) 横渡太平洋, 前往美洲。 行, 由此可知, 印加的道路主要为国家服务, 具有政治性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的信息可知,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故选 A 项。印加之路主要用于公务人员通行, 限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故选 D 项。 A 、 B 、 C三项均                制了人口的流动, B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印加之路的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使用情况, 而非修建技术, C 项错误。道路仅为公务人
         5.D  通过材料“ 试办邮政, 发行邮票, 设立书信馆, 收                   员使用无法达到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D 项错误。

         发中外信件” 可以看出, 新式邮政方式的出现适应了社                        11.D 据材料信息可知, 伊利运河的开通便利了美国

         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故选 D 项。材料内容与关税无关, 东西部间的交通, 方便东部的移民迁入和企业进驻, 助
         A 项错误。 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 是近代中国国                     推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发展, 故选 D 项。伊利运河加强了
         家邮政的开端, 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中国外交近代化                         美国东西部的联系, 而非“ 各地间的联系”, A 项错误。
         没有关系, C项错误。                                       伊利运河便利了美国国内交通, 而非增强对外贸易竞争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