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高考生物小题狂做·基础篇·新课标(新教材老高考版)
P. 58

小帮手———知识精华

               库外, 其他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它), 最后剩下的是消费者。
         CO 2

                 典例精析

                     热点: 结合社会热点话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  鲑鱼( 又名三文鱼) 幼体在淡水河里生活1~5年后, 再进入海水中生活2~4年育

          肥, 成熟后, 它们会溯河洄游到自己的出生地繁育后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 鲑鱼进入海洋后大量捕食鱼虾等小动物, 肉质由白变红, 这与其体内虾青素含量的上
          升有关。虾青素是由藻类等浮游植物合成的, 沿着    进入鲑鱼体内, 它使鲑鱼具有充足


          的体力完成洄游。
               ( 2 ) 鲑鱼逆流洄游途中, 有时需要跳起露出水面, 才能跃上台阶, 而熊经常等待在台阶上。
          熊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它这种特殊的捕食技巧, 是在    的作用下, 朝

          着特定方向进化形成的。
               ( 3 ) 每年有40万条鲑鱼回到艾尔华河上游产卵, 19世纪初期, 美国在河流中下游建立艾

          尔华大坝和葛莱恩斯峡谷大坝, 请分析这会对鲑鱼产生什么影响?                                                                 。

               ( 4 ) 科学家对河中的鲑鱼分布进行了调查, 为了减轻对鲑鱼的影响, 并未采用传统的
            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 而是采用了环境 DNA ( eDNA ) 技术。该技术从环境中提取 DNA 片

          段, 结合 PCR 技术来检测目标生物, 是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 具体操作如下:
               ①水样中提取的eDNA 可能来自水中动植物死亡后的组织细胞及各种排泄物, 以及水中

          的     。首先根据鲑鱼的特有基因设计     , 然后进行 PCR , 根据最后获得的 DNA
          产量估计该取样点的鲑鱼种群密度。

               ②eDNA 技术具有高灵敏、 低成本、 无损伤、 快捷方便等优点, 应用前景广泛, 但不能用于
               。

              A.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B. 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
              C. 濒危物种的调查                                D. 准确判断物种的实时存在情况

               ( 5 ) 美国政府最终于约10年前, 拆除了这两座大坝。当时有两种拆除方案:

               方案一: 在一个月内, 完全拆除大坝, 以尽快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方案二: 在三年内, 分阶段拆除、 逐渐恢复河流并冲走大坝下积累的淤泥。

               请选择你认为合理的方案, 并阐述理由:                                                                     。
               答案   ( 1 ) 食物链  ( 2 ) 消费者 自然选择  ( 3 ) 鲑鱼不能洄游产卵, 导致其种群密度急

          剧下降  ( 4 ) 标记重捕 ①微生物 引物 ②D  ( 5 )方案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
          限, 短期快速拆除大坝, 会导致上、 下游水量急剧改变, 大坝下堆积的淤泥大量流到下游, 使生

          态系统受到破坏
               解析   ( 4 ) 传统的调查方法为标记重捕法。 ①水样中提取的eDNA 可能来自水中动植物

          死亡后的组织细胞及各种排泄物, 以及水中的微生物, 甚至可能来自陆生动植物遗留在水中或

          由于人类活动进入到水体中的 DNA 。 PCR 之前, 首先要根据鲑鱼的特有基因设计引物。
                                                         34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