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江苏高考物理小题狂做·基础篇
P. 39

7.D 解析: 当OD 、 OC 两拉索夹角为120° 时, 三根拉索

                                                            的拉力大小才相等, A 错误; 拉动手刹拉杆时, 当 OD 、 OC 两
                                                            拉索夹角大于120° 时, 拉索 AO 上拉力比拉索OD 和OC 中
                                                            任何一个拉力小, B 错误;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若在

                                                            AO 上施加一恒力, OD 、 OC 两拉索夹角越小, 拉索 OD 、 OC
                                                            拉力越小, C错误; 若保持OD 、 OC 两拉索拉力不变, OD 、 OC
           2.A 解析: 设绳长为2l , 两人间距为2d , 取 O 点为研

                                                            两拉索越短, 则两力夹角越大, 合力越小, 即拉动拉索 AO 越
        究对象, 因aOb 为同一根绳子, 故aO 、 bO 对O 点的拉力大小
                                                            省力, D 正确.
        相等, 因此平衡时aO 、 bO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 设为θ. 对
                                                               8.C 解析: 对运动员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运动员静止
       O 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得, 2Tsinθ=m g 由
                                                     ,
                                                            悬挂在单杠上, 受力平衡, 设两臂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 , 根据
                          l -d 2               m g l
                           2
        几何关系可得sinθ=             , 联立解得 T=            , 则                                              m g  , 当
                           l                2 l -d  2       三力平衡的特点可知运动员手臂受到的拉力 F=                   2cosα
                                                2
        当d 减小时, T 减小, A 正确.                                 两只手握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时, α 增大, cosα 减小, F 增大, C
                                                            正确.







           3.D 解析: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合力F合=

              2
          2
         F 1+F 2=5N , D 正确.

                                                       ,
           4.D 解析: 弓弦拉力的合成如图所示, 由于 F 1=F 2
                                                               9.D 解析: 设发射弹丸瞬间两橡皮条间的夹角为2θ ,

                         α           α    F    120N
        由几何关系得2F 1 cos     =F , 有cos   =    =          =            L
                         2           2 2F 1 2×100N
                                                                    2    1              2    15
               α                                            则sinθ= 2L  = 4  , cosθ= 1-sinθ=  4  ; 发射过程中裹
       0.6 , 所以  =53° , 即α=106° , 故 D 正确.
               2
                                                            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F合 =2Fcosθ , F=kx=kL , 故
                                                                  15
                                                           F合=      kL , D 正确.
                                                                  2

                                                               10.D 解析: 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中的弹力大小相
                                                            等, 滑轮两侧绳的拉力都是 m 1 g 互成120° 角, 则合力的大小
                                                                                      ,
                                                            是 m 1 g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60° 角斜向左下方, 故 BC 对滑轮
                                                                  ,

           5.B  解 析: 受 力 分 析 如 图 所 示, 对 小 球 有 F N1 =
                                                            的作用力大小也是m 1 g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60° 角斜向右上
                                                                               ,
       m g tanα ,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1=m g tanα , B正确.
                                                                                                      m 2 g
                                                            方, A 错误; 图乙中 HG 杆受到绳的作用力 F=                    =
                                                                                                     tan30°
                                                                                    m 2 g         F AC  m 1
                                                                                               ,
                                                                  ,
                                                            3m 2 g B错误; 图乙中F EG=         =2m 2 g 则   =    , C
                                                                                   sin30°        F EG 2m 2
                                                            错误, D 正确.
                                                            【 规律总结】“ 活结” 和“ 死结” 的比较
                                                                  “ 死结”: 可理解为绳子的结点是固定的,“ 死结” 两侧
           6.A 解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                             的是两根独立的绳, 两个弹力不一定相等

        则. 三力合成可以先合成其中两个力, 再与第三个力合成, 也                       模型   “ 活结”: 可理解为绳子的结点可以移动, 一般是由绳
                                                 的合力为        对比   子跨过滑轮或者绳子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 “ 活结”
        可用正交分解法先分解再合成. 对于甲图, F 1            与F 3

       3N , 根据勾股定理, 求得合力等于5N , A 错误; 对于乙图, 将                      两侧的两个弹力一定相等, 它们合力的方向一定沿两

               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 水平方向合力为0 , 竖                         绳的角平分线
       F 1  与F 3
                               合成, 得合力为5N , B正确; 对             11. ( 1 ) 对O 点分析, 有

        直方向合力等于3N , 再与F 2
                                                 , 所以总
        于丙图, 由三角形法则可得F 3        和F 2  的合力等于F 1                 F OA=m 0 g cos37° ,



        合力等于6N , C正确; 对于丁图, 三个力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                        解得F OA=1600N.

        量三角形, 所以合力为0 , D正确.                                     ( 2 ) 同理, 有F OB=1200N ,
                                                         5
                                                       ·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