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江苏高考物理小题狂做·基础篇
P. 37

2



       v 0A= 36 m / s=6m / s , v 0B=0 , 汽车 A 、 B 在x=6m 处的                      v 2  20 2
                                                                通过的位移为x B=        =     m=100m ,
                                                                               2a 2×2


        速度大小为v 1= 2×6×1 m / s=23 m / s , 故 B正确; 汽车

                                                                此时有x A=v 1 t 0=80m ,
                                 v 0A
       A 从出发到停下所用时间为 t=             =3s , 此时 A 、 B 两车的          则x A<x 0+x B ,
                                 a A
                                                                可见此时A 车并未追上B 车, 而是在 B 车停止后才追
                       2
                     v 0A          1
                                       2
        位置分别为x A=        =9m , x B= a B t =4.5m , 由于x B<    上, 之后A 车的运动时间为
                     2a A          2

          , 所以汽车A 、 B 在x=9m 处相遇, 故 D 错误.                           x 0+x B-x A 28+100-80
       x A
                                                               t 2=          =           s=6s ,
           9.D 解析: 设到达B 点的速度为 v , t AB=2t BC=2t , 则                    v 1          8


                                                                故A 追上B 车所用时间为 t=t 0+t 2=16s.
                        v                     v
       AB 段的加速度 a 1=       , BC 段的加速度a 2=       , 则在 AB
                        2t                    t                 ( 3 ) B 刹车后A 在0.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为

        段和BC 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 A 错误; 两段的平均                       x'=v 1 t'=8×0.5m=4m ,
                                                                 A
                -  v                       -                    当A 车刹车减速至0时刚好追上B 车( B 车速度为0 ),
        速度均为v=       , D 正确, C 错误; 因x AB =vt AB =vt , x BC=
                   2                                                           2       2
                                                            A 车的加速度最小, 即     v 2 +x 0= v 1  +x' ,
        -    1                                                               2a      2a A   A
       vt BC= vt , 则位移大小之比为2∶1 , B错误.
             2
                                                                        8     2          2

           10.B 解析: 水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题                        解得a A=  31 m / s ≈ 0.258m / s.
        图可知AB∶BC∶CD=1∶3∶5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规律总结】 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相等, A 错误;                            一个条件: 速度相等是能否追上、 距离最远或者距离最
             1
        由h= g t 得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                        近的临界条件.
                 2
             2                                                  两个关系: 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一般通过画运动过程
        间隔为   2   s , 即闪光的间隔时间是     2   s , B 正确; 由v= x 知   示意图得到.
             10                    10               t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水滴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满足 v AB∶v BC∶v CD =1∶3∶

       5 , C 错误; 由 v= g t 知水滴在各点的速度之比满足v B ∶                       考点过关3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v C∶v D=1∶2∶3 , D 错误.

                                                               1.C  解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      ,
           11. ( 1 ) 根据v 1=2 g h 1
                                                            方向竖直向下, 而不是垂直接触面向下, A 错误; 书本对桌面

           解得v 1=102 m / s.
                                                            的压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B 错误; 滑动摩

           ( 2 ) 下落高度为 H=l AB+h 1+l=20m ,
                                                            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 错误.
                   1
                       2 ,                                     2.C 解析: 松手时瓶容易滑下, 是因为手和瓶之间的
           根据 H= g t 2
                   2
                                                            最大静摩擦力减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化, 则动摩擦
                            2H
           解得下落时间 t 2=          =2s.                        因数不变化, A 错误; 倾斜静止时, 受力如图甲所示, 增大手
                             g
                                                            的握力, 只要瓶子不下滑, 则 F f=m g cosθ , 当增大手的握力
                                             ,
           ( 3 ) 设直棒下端B 到达空心管上端用时 t 1
                                                            时只是增大了最大静摩擦力, 而静摩擦力并没有变化, B 错
                   1
                       2 ,
           根据h 1= g t 1
                   2                                        误, C正确; 手握瓶竖直静止时, 如图乙所示, 则 F' f =m g ≠
                                                              ,
                                                           F f D 错误.
                    2h 1
           解得 t 1=      = 2s ,
                     g

           所以通过时间 Δt=t 2-t 1= ( 2- 2 ) s.

           12. ( 1 ) 当A 、 B 两车速度相等时, 相距最远, 根据速度

                         ,
        关系可得v 1=v 2-at 1
                  v 2-v 1 20-8
           解得 t 1=       =     s=6s ,                                         甲             乙
                     a      2

           此时有x A=v 1 t 1=48m ,                                3.B  解析: 根据胡克定律, 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1             1                           m g                                   m g
                         2

                                           2

           x B=v 2 t 1- at 1 = 20×6-  ×2×6 m=84m ,         x 1=    , B 刚要离开地面时, 弹簧的伸长量为x 2=             , 所以
                     2             2                            k                                    k

           则有 Δx m=x B+x 0-x A= ( 84+28-48 ) m=64m.                   2m g
                                                           L=x 1+x 2=      , B正确.

           ( 2 ) B 车刹车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k

                                                               4.C 解析: 对图甲中 B 点分析, 受到 AB 杆的拉力、
              v 2 20
           t 0=  =   s=10s ,
               a   2                                       BC 杆的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 三力平衡, A 错误; 对乙图中
                                                         3
                                                       ·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