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RJ
P. 30

压轴题特训        7


                                                     续表     B. 狼的 K 值接近 B点对应的数值
          关系                                                C. 兔子的 K 值接近 C点和 D 点对应的数值
                  数量坐标图          特点            举例
          名称
                                                            D. 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①一种生物以                        答案 B
                              另 一 种 生 物                     解析   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 甲的数量最先达到最大
                              为食
                                                            值, 之后随着乙数量的增加, 甲的数量随之减少, 推测甲
                              ②数量上呈现      羊与草, 狼与兔, 青
          捕食
                              出“ 先增加者先    蛙与昆虫              为被捕食者兔子, 乙为捕食者狼, A 正确; K 值是指在环
                              减少, 后增加者                      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后减少” 的不同
                              步性变化                          最大数量,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
                                                            况下, 种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 B 错误; 种群
                                                            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 从题图上分析, 兔子的 K
                              ① 对 宿 主 有                     值应该接近 C点和 D 点对应的数值, C 正确; 据题图分
                              害, 对 寄 生 生
                                                            析可知, 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 因此狼的数量也
                              物有利
                                          蛔虫与人, 菟丝子
                              ② 分 开 后, 寄                    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D 正确。
          寄生                              与大豆, 噬菌体与
                              生生物难以单
                                          被侵染的细菌               解题妙招
                              独 生 存, 而 宿
                              主 会 生 活 得                         1. 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
                              更好



           注意  ( 1 ) 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种间关系包括捕食、 竞争、 寄生和互利共生。
                                                                       图1                   图2
             ( 2 ) 种内斗争与竞争: 简记为“ 同斗争”“ 异竞争”。
                                                                ( 1 ) 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 一般数量多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 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
                                                            的为被捕食者, 如图1中 A为被捕食者。
         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
                                                                ( 2 ) 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 则从变化趋势看, 先到达
         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
                                                            波峰的为被捕食者, 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
         为食, 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 例如, 人吃
                                                            者变化在先, 捕食者变化在后, 如图2中 A 为捕食者, B
         玉米籽粒, 而牛吃秸秆。
                                                            为被捕食者。
             ( 3 ) 寄生与捕食: 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
                                                                2. 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曲线判断方法:
         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 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
                                                                ( 1 ) 判断思路: 在同一个变化周期内看是否同步、 在
         取的营养物质。如果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生物的全部或
                                                            同一个变化周期内看变化的方向是否相同、 看结果是否
         部分为食, 则为捕食关系, 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 蝗虫
                                                            表现为一方消亡。
         与青草为捕食关系。
                                                                ( 2 ) 判断方法:
          例2  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
                                                                  判断依据                    种间关系
         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 下列相关分
                                                                         同步           互利共生或种间竞争
         析错误的是                                    (    )      是否同步
                                                                        不同步              捕食或寄生
                                                                         相同               互利共生
                                                              方向是
                                                                         相反               种间竞争
                                                              否相同
                                                                      相同或相反              捕食或寄生
                                                              变化结果     一方消亡               种间竞争
                                                              是否表现
                                                             为一方消亡     都不消亡       捕食、 互利共生、 寄生或种间竞争
         A. 甲、 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压轴题突破5 群落的演替辨析

          例1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 乙地因火山                         下列关于甲、 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
         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 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