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RJ
P. 26
压轴题特训 3
续表 例2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 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
抽样检测法
方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 用血细胞计 数值相比, 可能偏小的是 ( )
数板计数)
A. 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 标记物脱落
① 必 须 随 机 ①调查期内没有大量 B.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 只统计方格内
取样
个体的出生、 死亡、 迁 ①吸取前要振荡试管、
②样方内、 样方 入和迁出 摇匀培养液 植株
注意 相邻两边及其 ②标记物不能过分醒 ② “ 先盖后滴”, 防止产
事项 夹角上的个体 目, 标记物或标记方 生气泡 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 在分布较密地区
均计入 法 必 须 对 动 物 没 有 ③重复实验, 取平均值
③ 样方选取不 伤害 取样
能过少
D.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 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2. 样方法注意事项: 答案 B
( 1 )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不能掺入主观 解析 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种群中 个体数
因素。 ( N )/ 标记总数=重捕总数 /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可
( 2 ) 在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 同种生物 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则会导致重捕中被
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对于压在边线上的个体, 原则 标记的个体数偏小, 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
上计一半边线上的个体; 如果是方形样方, 需要统计相 值大, A 不符合题意; 正常统计时, 样方的边缘需统计相
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常见的是“ 计上不计下, 计左 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如果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
不计右”( 如图所示, 图中实心圆就是要计数的个体)。 会导致所得数据偏小, B 符合题意;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
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会导致估
算值偏大, C不符合题意;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
该在社会人群中调查, 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患者
较社会人群多, 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偏大, D 不符合
题意。
解题关键
3. 采用“ 标记重捕法” 的六点注意:
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 N )/
( 1 ) 要确保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对被调查动物的寿命
标记总数=重捕总数 / 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采
和行为不会产生影响。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 应随机取样, 计
( 2 ) 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 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
数时应计数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
正常生活。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在调查
体数。
期间不能消失。
( 3 )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
规律总结
相同。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误差分析
( 4 ) 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个体的出生、 死亡、 迁入和
1. 样方法误差归纳:
迁出。
( 1 ) 未做到“ 随机” 取样。
( 5 ) 被标记的个体需在种群中混合均匀后再进行
( 2 ) 未找到“ 分布比较均匀” 的地块, 导致数量“ 过
重捕。
密” 或“ 过稀”。
( 6 ) 种群数量变化期间, 两次捕获的间隔时间不能
( 3 ) 未对“ 多个” 样方取平均值。
太长。
( 4 ) 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 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
名师点睛
计右”, 而是全部统计。
2. 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 1 ) 实例:
设种群数量为 A 只, 第一次捕获 B 只并标记, 第二
次捕获了a只, 其中有b只被标记, 根据公式 B = b , 得
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