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RJ
P. 27
4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 2·生物与环境·RJ
aB 捕, 标记物在调查期间脱落。
A= 。由此分析可知, 若某种情况造成b 偏小, 则 A
b
②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的原因: 标记物对个体会产
偏大。
生伤害, 导致个体易被捕; 标记物过分醒目, 导致个体易
( 2 ) 原因:
被捕。
①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的原因: 标记个体不易重
压轴题突破3 种群的数量变化
例1 如图所示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 其 规律总结
中曲线Ⅰ 、 Ⅱ 、 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 而曲线Ⅳ 1. “ J ” 形曲线和“ S ” 形曲线的比较。
处于理想条件下。不考虑天灾,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 1 ) 区别:
的是 ( ) 项目 “ J ” 形曲线 “ S ” 形曲线
理想状态: 食物和空间条件
前提 自然条件: 食物、 空间有限、
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条件 存在天敌等
或疾病等
种群
增长
A. 种群数量的“ J ” 形和“ S ” 形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 速率
长的曲线
B. 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 点被严重破坏, 则将出现曲线 种群数量在 K 值附近上下
K 值 无 K 值
Ⅰ的下降趋势 波动
C. 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 源于在b 点人为捕杀了一
( 2 ) 联系:
定数量的鳄鱼
①图示:
D. 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 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
值附近上下波动
在 K 1
答案 C
解析 “ J ” 形和“ S ” 形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数
学模型, A 正确; 若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 则鳄鱼种
群数量逐渐下降, B 正确; 曲线Ⅲ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
始环境容纳量, 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如果仅在
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 鳄鱼的环境容纳量不 ②解读: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的
会下降, C错误; 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 即处于自 影响,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灰色部分代表通过
值附近上下波
然条件下, 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 K 1 生存竞争淘汰的个体( 如图)。两种增长方式的变化:
动, D 正确。 环境阻力逐渐增大
“ J ” 形曲线 → “ S ” 形曲线
解题关键
( 1 ) 明确“ J ” 形曲线、“ S ” 形曲线的适用条件以 2. “ J ” 形增长中λ和增长率的关系。
λ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 而非
及曲线特点, 两者的区别是解答基础。
t
末数-初数 N 0 λ -N 0 λ
t+1
( 2 ) 分析题图: 曲线 Ⅰ 中鳄鱼逐渐灭绝, 说明 增长率。增长率= ×100%= ×
初数 N 0 λ
t
栖息地被完全破坏, 鳄鱼已经无法生存。曲线 Ⅱ
100%= ( λ-1 ) ×100% 。
在高于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 说明该种群
①当λ>1时, 增长率>0 , 种群数量增加。
栖息地环境变化更适合其生长。曲线Ⅲ的环境容
②当λ=1时, 增长率=0 , 种群数量稳定。
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 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
③当λ<1时, 增长率<0 , 种群数量下降。
的破坏。
④当λ=0时, 种群无繁殖, 下一代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