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高中语文背诵古诗文全解
P. 7
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001
必
《 论语》 十二章
修
■ ■ ■ 课前导读 ■
■ ■
作家作品
孔子( 前551 —前479 ),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zōu ) 邑( 今山东曲阜) 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被尊为圣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
气,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 论语》 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共20篇, 由孔子弟子、 再传弟子等记录并编
纂, 记录了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成书时间约在战国初年, 是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的
主要依据, 也是儒家经典文献之一。
创作背景
孔子在鲁定公时出任中都宰、 司空、 司寇等职, 后因政治理想难以实现, 毅然离开鲁
国, 到了齐国。后又带领弟子周游卫、 宋、 陈、 蔡等国, 历时十四年之久。鲁哀公十一年
( 前484 ), 孔子返回鲁国, 潜心讲学和著书, 阐发儒家的价值观。孔子去世后, 他的弟子
们将他的话语摘录下来, 编成《 论语》, 成为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 ■ ■ 作品精解 ■
■ ■
原文与评注 参考译文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 敏 于事 孔子说:“ 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 居
②
①
住不要求安逸, 做事勤勉, 言语谨慎, 到
⑤
③
④
而慎于言, 就 有道 而正 焉, 可谓好学也已。”
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这可以说是
(《 学而》) ( 本则阐述了好学的行为表现)
好学了。”
【 注】 ①安: 安逸。 ② 敏: 勤勉。 ③ 就: 接近, 靠近。 ④ 有道: 有
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⑤正: 匡正。
子曰:“ 人而 不仁, 如礼何 ? 人而不仁, 如 孔子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 怎
⑥
⑦
y
乐何?” [《 八佾( ì )》] ( 孔子把礼、 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 认 样来对待礼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
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为没有仁德的人, 根本谈不上什么礼、 乐的问题)
【 注】 ⑥而: 如果。 ⑦如……何: 把……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