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高中历史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RJ
P. 33
7
主观题答题手册
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冲击;
④利用科技进行战争、 犯罪, 对人类安全造成威胁;
⑤使用克隆技术等会产生道德伦理问题。
六、 新科技革命的内涵、 兴起原因及评价
1 概念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人类在原子能、 计算机、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标志着新的科学
技术革命的到来。新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 随后波及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 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
扩展, 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2 兴起的原因
( 1 )二战后国际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 2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 竞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科技的研发, 使得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是直接原因, 战争中出现了许多新科技, 如远程导弹、 电子计算机、 原子弹等, 战后
继续发展。
(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支持新兴产业。
( 5 )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 评价
①将人类推向了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将社会推向自动化、 智能化,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②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进步性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④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 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 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差距
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 如生态环境的恶化、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等, 这些问题难以控
局限性
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 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对应训练
1. (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工业革命” 这个词有三层含义: 首先, 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 其次, 它指劳动组
织、 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 最后, 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 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 工
业革命” 是指一个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 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选取典型史实, 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 要求: 史实准确, 逻辑清晰)( 12分)
答案示例:
第一层次: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推动了棉纺
织业发展。 1785年, 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4分)
第二层次: 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经济效益, 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标准化生产出现。
( 4分)
第三层次: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社会生活世俗化,
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 4分)( 若有其他具体表述, 言之成理, 亦可得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的提示, 分别从生产工具、 生产关系、 社会变化这三个角度对工业革命进
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 选取史实, 简要表达即可。
2. ( 2023 ·山东青岛莱西期末)( 2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