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高中历史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RJ
P. 29

3


                                                                                       主观题答题手册


             ( 3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北美地区的水稻绝大部分用于出口,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 玉米、 马
         铃薯、 甘薯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粮食盈余投入市场销售,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4 )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食草的马、 牛、 羊等动物来到美洲, 繁殖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殖民者

         大量种植农作物, 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明清时期引进和推广玉米、 甘薯等美
         洲作物, 使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 丘陵、 滩涂、 沙地得以利用, 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 也导致了水土

         流失。

             ( 5 )对中国明清社会的影响:
             ①自明中叶开始, 美洲粮食作物( 玉米、 马铃薯、 甘薯等) 传入中国, 大大增加了中国粮食产量, 缓和了粮食压力,
         也使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有了新的增长。
             ②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 引起中国农业结构的变化, 引发了中国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的一次长期的革命。
             ③美洲高产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还促进了中国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客观上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④由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所造成的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口膨胀是明清时期人地矛盾突出、 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
         原因。

            四、 现代食物生产的特征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 特征

             ( 1 )食物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粮食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 畜牧生产率提高, 主要食物的生产数量

         增长速度远快于人口数量增长速度。

             ( 2 )食品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逐步形成了由食品制造、 加工、 酿造等组成的食品工业生产分类体系。

             ( 3 )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 即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工具和能源, 大大提高了食物生产效率。

             ( 4 )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 将科学技术渗透到食物生产的各个领域, 显著提高了食物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 5 )现代食物生产与社会需求及营养结构紧密结合, 由食物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影响营养的目标链式逐渐向营

         养引导消费、 消费带动生产的现代食物目标链式方向发展。
         2 影响



             ( 1 )食品加工、 储备技术的进步。 19世纪的工业化彻底改变了食物的制作方式, 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工厂
         制度改变了工作场所, 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大大增加了人们能购买的食物和其他消费品的数量。随着城市化

         的发展, 传统的食物供应来源已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 食品加工业变得不可或缺。

             ( 2 )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变化。进入15世纪,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们的饮食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工业革命后,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化肥、 农药的使用, 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大大增加, 畜牧业在农业文明中的比重

         也进一步增加, 从而推动了人们在饮食方式和饮食观念上的巨大变化。

             ( 3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食品贸易日益扩大, 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 食品市场上掺假、
         制伪等现象不断发生并愈演愈烈, 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在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 食品安全问题

         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成为继人口、 资源、 环境之后又一全球性课题。

              对应训练


            1. ( 2023 ·广东惠州期末)( 2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致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 被统称为“ 丝绸之路” 的跨亚欧交通线上的贸易变得十分繁忙。
         中国得到了葡萄、 高粱、 骆驼和驴, 而罗马则获得了樱桃、 杏、 桃子、 核桃。 7 — 8世纪, 唐朝统治集团对外来贸易、 技
         术、 文化及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加之在西部边疆的控制权和唐中期以前稳定的政局, 唐朝政府大量进口外来动
         物、 香料植物、 观赏花卉等新奇的物种, 棉花的引进种植, 还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13 — 14世纪, 蒙古人在建立统

         治权以后, 穿越中亚戈壁草原走廊的货物运输增多, 胡萝卜和柠檬可能这时期被带入中国, 粟也可能传入波斯。
        1500年前后, 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 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
         接在一起, 形成了物种交流网络。
             材料二 欧亚大陆上还有两次物种交流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一是占城稻的传播, 最先种植于越南的农作物品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