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高中语文·考点狂背
P. 28
总之,“ 起承转合” 是运用于诗词创作中互为依存的
有机结合体。无好“ 起”, 则无好下文; 不紧承, 则显散乱;
不转折, 则显平淡; 不整合, 则无意境。
快速读懂古诗歌
关注标题中的关键词, 有助于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情感。标
题一般分为三类: ①直接揭示诗歌内容, 如杨万里《 插秧歌》;
1
审标题 ②表明作者情感, 如陆游《 书愤》; ③标明诗歌特定类型, 如苏
高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般情况下, 标题起着概括主要内
中 容、 揭示线索、 奠定感情基调、 交代事件相关信息的作用。
语
文 注释往往起到暗示或解释的作用。 ①解释疑难词语、 地名、 人
考 名, 减少阅读障碍, 帮助理解诗歌。 ②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
点 2 歌思想主旨, 如杜甫《 不见》 中的注释为:“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
狂 研注释 都初期, 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 遂有
背
感而作。” 从这条注释可知, 友人李白仕途不顺, 怀才不遇。 ③介
绍相关诗句, 暗示诗句可能存在用典或借代等。
知人论世。 ①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作者的人生经
历、 性格特点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 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
3 深的烙印; ②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作者的感情和
观作者
人生经历往往渗透在作品的意境中; ③有助于更深层次地分
析诗歌塑造的形象。
意象是取自自然、 社会、 人生、 理想等范畴的事物, 往往包含作
者情感。如: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浮云” 来
4 去匆匆, 飘浮不定;“ 落日” 倚着黄昏的树梢缓缓而下, 似是对
析意象
万物的眷恋与不舍。让人不禁联想到只身在外漂泊的游子,
联想到对熟识故人的浓浓依恋。
手法大致可从两方面归纳: 表达技巧和表达方式。表达技巧
中最常见的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中最常见的是
叙述、 议论、 抒情、 描写。考查重点是抒情和描写。抒情可分
5 为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
辨手法
物言志) 这两类; 描写主要考查写景手法: 动静结合( 以动衬
静)、 明暗相衬、 工笔粗笔( 工笔细描或粗笔勾勒)、 写景角
度等。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