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高中语文·考点狂背
P. 27
成, 如关汉卿的《 窦娥冤》 等, 流行于大都( 今北京) 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 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 是盛行于元、 明、 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
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 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诗歌基本结构
“ 起” 句即开头。在内容上, 或写景, 或叙事, 或抒情,
或议论; 在形式上, 有直入式、 陈述式、 衬托式和设问式。
古
其作用主要有: ① 点明题旨, 统领全诗, 奠定情感基调; 代
诗
②托物起兴, 烘托铺垫, 渲染映衬。 文
阅
“ 承” 句是“ 起” 句的延伸、 拓展。在内容上, 或写景, 或 读
叙事, 或抒情, 或议论; 在形式上, 或顺承, 或转承。“ 顺承”
指随着上句或上联所述意思的发展延伸来承接。“ 转承”
指选择服务于主题而又区别于前面所述的内容来承接。
“ 转” 句在绝句中是第三句, 在律诗中指“ 颈联”, 在词
曲中多指“ 过片”。“ 转” 句十分关键, 往往体现为由物及
人、 由景及情、 由事及理、 由浅入深的思路上的转换。
“ 合” 句是结句。“ 合” 是突出主题、 深化意境、 阐述理
念的重要环节, 也是作者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常有点
明题旨、 收束全文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大致有概括式、 抒
情式、 理喻式和设问式。概括式是综上所述得出最终结
论。抒情式是用感情的升华来作合。理喻式是用隐喻事
理或揭示事理的方式来作合。设问式是用设问或反问的
句式来作合, 意味深长又耐人寻味。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