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RJ
P. 44
61
答 案 详 析
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 D 错误。 拓展提升 生态工程实例的比较
8.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 实例 原理 对策 注意问题
统的功能等方面, 所以天然林往往比人工纯林具有较强 ①核心: 沼气工程
农村 综 合 发 自生原理、 循环 建立 农 村 综 ② 优 点: 农、 林、 牧、 副、
的固氮能力, 说明天然林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 A 正确;
展 型 生 态 原 理、 协 调 原 合发 展 型 生 渔业等全面发展, 开 发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 最根本的 工程 理、 整体原理 态工程 可以更新的资源, 减 少
措施, 建立濒危物种基因库、 种子库, 是对生物多样性保 环境污染
护的有效补充, B 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 ①主要措施: 退耕还湖
湿地 生 态 恢 协调原理、 整体 控制污染、 退 ② 主要困难: 解决迁 出
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可通过就地保护和异 复工程 原理 耕还湖 湖区居民的生活和就业
地保护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正确;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 问题
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生物多 矿区 废 弃 地 ①改良表土
协调原理、 整体 修复土地、 恢 ② 种植耐旱的灌木、 草
的生 态 恢 复
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原理 复植被 和树
工程
正确。 ③合理确定载畜量
9.D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求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13.B 蚯蚓、 蝇蛆作为分解者可以把垃圾中的有机物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A 正 分解为无机物, 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确;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正确; 该方案实现了对垃圾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对能量
的有效方法, B 正确;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 的多级利用, B 错误; 该方案利用了洁净可再生的新能
态平衡、 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C 正确; 生物多样性包 源开发技术, C正确; 该方案综合考虑了社会、 经济和自
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错误。 然, 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 正确。
10.C 生态农业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 实现了良 14.B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
性循环, 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A 正确; 由于各级 保护, 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A 、 C 正确; 生物圈
产物都可利用, 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提高了生态经济效 内的所有生物及其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
益, 保护了环境, B 正确; 虽然食物链延长, 但是每一级 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错误; 大自然可以旅游观赏, 这体
都有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实际上是提高了能量 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正确。
利用效率, C 错误;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 物 15.A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维持某一人
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延长, 有效地促 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
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D 正确。 的面积, 多喝白开水、 少喝饮料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减少
11.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 环境污染, A 正确; 工厂产生的废气, 即使不会毒害人
物链和食物网, 前者具有全球性, 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 体, 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不能随意排放, B 错误; 自然
利用, 后者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不能反复利用, 二者都 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
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A 正确, B 错误;“ 退耕还林、 还 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自然分布区, 其中保护的
草” 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是体现 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 不需要迁移, 且部分濒危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C 正确; 人类的活动应 物种可能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 需要在濒危动植
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物繁育中心进行相应保护, C 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
为原则, 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D 正确。 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而是反对盲目地、
12.C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 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 D 错误。
体, A 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多级循环利用, 但能 16.A 甲: 考虑了自然生态规律的同时, 也考虑经济和
量流动是单向传递、 逐级递减的, B错误; 生态农业就是 社会等的影响力, 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乙: 进
运用了生态学原理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 行生态工程建设时, 考虑了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
的良性循环, C 正确; 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 平衡与适应, 考虑了环境容纳量, 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
总是与外界进行物质、 能量与信息的交流, 不断有能量 调原理。丙: 生态工程建设时, 有效地选择生物组分并
和物质的进入和输出, 对于生态农业而言, 还必须有人 合理布设, 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 发育、 繁殖, 以
力的介入, D 错误。 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