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RJ
P. 42
59
答 案 详 析
有恢复力稳定性, A 错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 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C 错误; 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
更护花” 描述的是微生物对植物的残枝落叶的分解, 分 化建设时, 由于矿区废弃地土壤条件贫瘠, 要选择适应
解者的分解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正确;“ 不 能力强的植被, 即需 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D
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述了来自无机环境 正确。
中的温度等物理信息对柳树生长的影响, 体现生态系统 3.C 从图中可以看出, 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
的信息传递, C 正确;“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豆苗 因是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协同作用, A 正确; 污染物的
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 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 去除效果与水温、 跌水高度、 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 B
争关系, D 正确。 正确; 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
10.B 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就 抑制作用, C 错误; 上述工艺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循
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 环、 自生原理等, D 正确。
调原理。选 B 。 4.C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整体、 协调、 循环、 自生, A
归纳总结 生态系统的协调原理 正确; 生态农业不但要考虑生态学原理, 还要考虑经济
( 1 )含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 生物与环境, 生 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充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 正确; 在桑基鱼塘的模式中
( 2 )举 例: 我 国 西 北 一 些 地 区 年 降 雨 量 小 于 可采用农业生产的间作技术, 在桑基上再种植大豆, C
450mm , 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 但曾被硬性规定 错误; 将桑基鱼塘看作人工生态系统, 实现了物质的循
种植乔木类的杨树。由于环境不利于杨树生长, 种植的 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
防护林成了残败的“ 灰色长城”。 效率并不能提高, D 正确。
( 3 ) 注意事项: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的协 5.A 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不能循环
调与平衡, 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 利用, A 错误; 对垃圾分类处理中, 可回收垃圾可以作为
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有效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
11.B 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 理, B正确; 许多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利用它们的分解作
亡, 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 从而避 用处理垃圾, 由于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的物质种类不完
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 全相同, 所以需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温度、 水分等
原理。选 B 。 环境因素, C 正确; 对不同种类的垃圾处理有利于减轻
12.B 协调原理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之一, 该原理 环境污染, 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循环经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的 济, D 正确。
协调平衡, 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和环境的承载力。选B 。 6.C 曝气可增加溶氧量, 增加需氧型微生物降解有机
污染物的能力, A 正确; 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
限时小练20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面积, 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 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
1.C 生态工程是少消耗, 而不是无消耗, A 错误; 生态 降解, 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 B正确; 借助植物浮床可
工程建设中注重物种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提高生 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地固定在水体中, 植物
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 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 磷等物质, 可减少水体富营养
会和条件, B错误; 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 化,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错误; 增加水体
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 透明度, 恢复水生植物生长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
质循环再生利用, C 正确; 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生态 果, 可见, 增加水体透明度、 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
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D 错误。 的目标之一, D 正确。
2.D 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不能循环利用, A 7.B 该生态系统中,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主
错误;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设时, 各地应根据当 要利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整体、 循环、 自生等, A 正
地的实际条件, 因地制宜, 不可按相同的模式建设, B 错 确; 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 , 构建的新型农业生态
误; 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 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 系统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
目的是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 率, B错误; 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太阳能加热、 照明等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