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RJ
P. 39

56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 2·生物与环境·RJ
         效经验建立起来的,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即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比较复杂, 恢
         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                            复力稳定性则低, C 错误; 湿地的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功
         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并非扩                         能属于生态功能, 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正确。

         大生存足迹, D 错误。                                      9.B 引起赤潮的原因是水体污染导致水体中的 N 、 P
        3.D 模式Ⅰ人口数量在 K 值处徘徊, 是最佳模式, 模                       增加, A 错误; 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化石燃料燃
         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 超过 K 值后同时破坏环境,                        烧放出的 SO 2 B正确; 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
                                                                       ,
         导致 K 值下降, 为最差模式, 故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                       侵, 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C 错误; 杀死所有危害草
         Ⅰ 、 Ⅱ 、 Ⅲ , A 正确; 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                  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应该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

         情况下, 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 B 正确;                       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不是消灭, D 错误。
         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导致环境容纳量                           10.B 生物柴油燃烧后 SO 2         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 可

         下降, C正确; 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 D 错误。                                                    等气体的排放量比
                                                            减少酸雨危害, 减少空气污染; CO 2
        4.D 结合分析可知, 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                          化石燃料低11%~53% , 则可缓解温室效应; 由于生物
         法, A 正确;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维持某一                      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所
         人口单位( 一个人、 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或全人类) 生存                      以是可再生的能源。 ①②④正确。
         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态                         11.A  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出

         足迹的值越高, 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B                        率和迁入率、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而我国沿海城市常
         正确, D 错误; 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                        住外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受迁入率、 迁出率的影响较
         载力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                            大, A 正确。据图可知, 常住人口增长率在2016年前大

         续发展的状态, 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                          于0 , 说明人口一直在增长, 常住人口增长率在2016年
         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C正确。                                     后小于0 , 说明人口一直在减小, 因此常住人口大体呈现
        5.C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臭氧层的自然                            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而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率在调查
         平衡, 是一种潜在的全球性环境危机; 水资源短缺是全                                                                                                                                                                                                                            期间始终>0 , 故常住外来人口呈现增长趋势, B 错误。

         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 流感流行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                         “ S ” 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应不断减小直到接近为0 , 而图
         问题;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资源短缺问题。选 C 。                          示常住人口最后增长率最终 <0 , 不符合“ S ” 形增长特
        6.B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                           点, C错误。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维持某

         大, A 正确; 吃牛肉消耗的资源相比食用蔬菜多, 会增大                      一人口单位( 一个人, 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或全人类) 生
                                                            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人口
         生态足迹, B 错误; 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增加了 CO 2
         的排放, 加剧了温室效应, C 正确; 人类活动并非一定破                      数量相对稳定, 不意 味着城市生态足迹相对稳定, D

         坏环境, 也能改善环境, 如植 树 造 林、 净 化 污 水 等, D                错误。
         正确。                                               12.C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
        7.D 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能够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                          的气温升高, 主要原因是煤、 石油、 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的、 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就越大, 即生态足迹越                         ①正确; 臭氧层空洞是由于大量使用和释放氟利昂等气

         大, A 正确;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 出                      体造成的, ②正确;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
         现生态盈余,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                          气体的大量排放, ③错误; 水体富营养化、 藻类大量繁殖
         出现生态赤字, B正确; 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承载                     主要是 N 、 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④错误。选 C 。
         力总量增加的速度小于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的速度, 因此                          易错提醒 有关环境污染的两个区分

         生态赤字越来越大, C 正确; 自驾旅游会增大生态足迹,                          ( 1 )区分产生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直
         D 错误。                                              接原因是从生物圈功能上分析, 物质循环的回路在一定
        8.C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能增大                          程度上被阻断; 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

         二氧化碳的吸收, 改善能源结构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受能力。
         放, A 正确; 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 正                         ( 2 ) 区分解决水体污染最有效的办法与最符合生态
         确; 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学原理的办法: 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污水排放; 对不可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