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高中物理小题狂做·教材梳理
P. 35
4.D 由x=6+5t-t 可知, 当t=0时, x 0=6m , A 正 2s 2×6m
2
为 t'= = =6s , 所以甲、 乙两车能利用蓝牙通
v 乙 v 乙
1
确; 根据x=6+5t-t , 结合x=x 0+v 0 t+ at 得, 质点
2
2
2 信的时间为 t 总=2+6s=8s , 故选 C.
的初速度v 0=5m / s , 加速度a=-2m / s , B 正确, D 错 10.A 设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v 0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2
误; 前2s内的位移x 2= ( 6+5×2-4 ) m-6m=6m , 则 v 0
的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可得v= , 可得v 0=2v ,
2
x 2
前2s内的平均速度 =3m / s , C正确.
v=
t v 0 2v
A 正确; 减速过程时间为 t 0= = , 反应过程的时间为
5.B 因高铁运动的初速度为216km / h= 60m / s , 根据 a a
2v 2v 2
1 1 t 反= t 0 = , B 错误; 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 0=vt 0= ,
2
2
x=v 0 t+ at , 得 x=60×20- ×0.5×20 m= 5 5a a
2 2
4v 2
1100m , B正确. 反应过程的位移为 x反 =v 0 t 反 = , 则有 x 0 = 5 , C 错
5a x反 2
6.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
误; 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Δx t 1
, 平均速度为v 1= , 即为 时刻的瞬时速度; 物体
为 t 1 7
2 x反+x 0
t 1 = v , D 错误.
6
t 反+t 0
Δx
, 平均速度为v 2= , 即为 , 则有
在后一段 Δx 所用的时间为 t 2
11. ( 1 )设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1
t 2
v 1
,
2
t 2 v 1=a 1 t 1 a 1= =5m / s.
的时间为 Δt=
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由v 1 变化到v 2
2 t 1
,
) ( 2 )设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a 2
t 1 t 2 v 2-v 1 2Δx ( t 1-t 2
+ , 所 以 加 速 度 为 a= = , A
,
(
2 2 Δt t 1 t 2t 1+t 2 ) 由于v 2=v 1+a 2 t 2 v 2=0 , v 1=20m / s ,
正确. v 2-v 1
2
所以有a 2= =-5m / s.
7.D x t图像的斜率( 或切线斜率)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 t 2
当 t=16s时, 质点已减速运动了t 3=2s , 此时质点的速
度, 可见甲始终向正方向运动, 乙先向正方向运动, 后向负
方向运动, D 正确, A 错误; 由图可知, 两人相遇两次, 第一 度为
v 3=v 1+a 2 t 3=20m / s-5×2m / s=10m / s.
次相遇时运动方向相同, 第二次相遇时运动方向相反, B
思路点拨 运动过程的分析
错误; x t 图像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随时间的变
① 速度公式v=v 0+at 的适用条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化情况, 不代表其运动轨迹, C错误.
所以应用公式时必须首先对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进行分
8.B 汽车刹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
析与判断.② 对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时, 要养成画运
可求出从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再根据位移公式求出刹
动草图的习惯, 一般有两种草图: 一是v t图像; 二是物体
车后的位移, 从而得出位移之比.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
的运动轨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与分析物体运动过程.
0-v 0
的时间 t 0= =4s>2s , 所以刹车2s内汽车的位移 12. ( 1 )汽车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过程
a
1
x 1=v 0 t 1+ at 1 =30m. 因 4s<6s , 所以刹车 6s内的 t= 0-v 0 +t 停+ v t-0 =50s ,
2
2 a 1 a 2
1
位移等于 4s内的位移, 即 x 2=v 0 t 0+ at 0 =40m , 故 s= 0+v 0 · t 1+ v t+0 · t 2=225m.
2
2 2 2
x 1∶x 2=3∶4 , B正确. ( 2 )汽车通过 ETC通道过程
解后反思 刹车类问题 v-v 0 s 中 v t-v
t'= + + =22s ,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要注意减速为零后停止的实际情 a 1 v a 2
况. 若题干所给的时间大于刹车时间, 计算时应以刹车时 v+v 0 v t+v
s'= · t 1+s 中+ · t 2=210m.
2 2
间为准.
基础小练3 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图像
9.C 根据几何知识可知, 当甲车在乙车前方时, 有x甲 -
1. ( 1 ) ✕ ( 2 ) ✕ ( 3 ) ( 4 ) ✕ ( 5 ) ✕ ( 6 )
1
2
x乙=6m ,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x甲 =v 甲t- at , x乙 =
2 ( 7 ) ✕ ( 8 ) ( 9 ) ( 10 )
2.C 由图及运动学规律可知 s 1-s 2>s 2-s 3 A 错误: 由
,
v 甲
v 乙t , 解得t 1=2s , t 2=6s , 由v 甲 =at , 解得t= =
a
v
v=at可得 a= , 三次下落中的加速度相同, 故公式正
6 t
s=6s , 在6s时甲已经静止, 则 t=6s之后, 甲车停下,
1 确, 但不是当时伽利略用来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乙车运动, 故甲、 乙两车的距离不断减小, 从 t=6s开始到
1 2 2s , 故三次下落中
乙车行驶至甲车前方6m 的过程中, 这段过程经历的时间 B错误; 由运动学公式s= at 得a= 2
t
2
— D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