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高中语文·考点狂背
P. 36
续表
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做的暗示,
伏笔 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 合理。到适当的时候给
予呼应, 收到前后连贯、 结构严谨的效果。
指在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应, 使作品的结构显
照应 得紧凑、 严密, 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
的内在联系。
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 所做的环
铺垫 境、 情绪、 气氛等的描写。铺垫表现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 增强
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制造悬念, 引起读者兴趣和关注。
高
中 悬念 指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 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兴趣的未知
语 数, 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
文
考 渲染 用各种手段对环境、 场面、 人物、 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浓墨重彩的
点 描写, 从而突出气氛、 刻画人物的特点、 表现文章的主题。
狂 ①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②运用眼前之物, 寄
背
象征 托深远之意; ③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引起联想; ④加深读者
对文章情感或哲理的理解。
“ 抑” 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 批评、 否定、 丑化;“ 扬” 表现为
抑扬 对表现对象的抬高、 赞扬、 肯定、 美化。两者结合, 形成鲜明对
结合 照, 强烈反差,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 先抑后扬) 或否定( 先扬后
抑) 的观点。
加强点的描写, 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 有血有肉; 概述较为全面
点面
结合 的情况, 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 深化主题。两者结合, 可以
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
动静 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 以求动中显静, 静中有动, 彰显人物魅
结合 力; 使情节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
叙议 “ 叙” 就是叙述事物的情况,“ 议” 就是发表作者的意见。“ 叙” 往
结合 往是“ 议” 的基础,“ 议” 则是“ 叙” 的升华, 是点睛之笔。
文学作品中的情景交融通常有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寄情于景
等写法。
①触景生情: 指由自然景物及其变化, 触发作者的联想, 引发作
情景 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交融 ②借景抒情: 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来抒发
人物或自己的主观感情。
③寄情于景: 指作者将由人物或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
感情( 如欢乐、 悲哀、 苦闷、 彷徨等), 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