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必修2·RJ
P. 46

78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必修 2·RJ



          区囊鼠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 D∶d=1∶9 , Q 区囊                     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 不具有抗药性的蜗牛大量死亡, 种
          鼠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 D∶d=3∶7 , 杂交子代囊鼠                     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即发生了进化, B正确; 蜗牛抗药
                                          1   3      1      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使用之前, 曲线 B到 C过程, 杀虫剂
                                          10 10     10      对蜗牛的抗药性突变进行了定向选择, C错误; 从 C点开
          的基因型和比例为 DD∶Dd∶dd=                ×    ∶     ×
          7   9   3      9   7                              始, 蜗牛的数量先下降后维持相对稳定, 说明农民从C点开

                        10 10
         10 10 10          ×    =3∶34∶63 , D 基因频率为
            +
                ×
                     ∶
                                                            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这是生物防治的结果, D正确。
          ( 3×2+34 ) ÷ ( 100×2 ) =0.2 , D 错误。
                                                            14.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因
         8.C 变异是不定向的, 且变异在前, 选择在后, 洞穴环境
                                                            此栉水母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A正确; 自然选择使种群
          只是选择了尺蛾的相关变异, 从而形成适应在洞穴生活的
                                                            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因此自然选
          特点, A错误;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型而使种群的
                                                            择决定栉水母进化的方向, B正确;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栉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从而使种群进化, B错误; 洞穴生尺蛾
                                                            水母的表型, 不是基因型, C错误;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 突变
          是否为新物种取决于它与普通尺蛾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
                                                            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
          离, 因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正确; 新物种的
                                                            染色体变异, D正确。
          形成主要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过程形成, 但多倍体的产生
                                                            15.A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统称为隔离, 隔离是物种
          不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即可产生, D错误。
                                                            形成的必要条件, B错误; 喜马拉雅山鸟类新物种的形成
         9.B 变异是不定向的, 拟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 错
                                                            是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错
          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拟态是无
                                                            误;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不是基因, 而是种群 X 中不同的
          毒红珠凤尾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 B 正确;
                                                            表型, D错误。
          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 有毒
                                                            16.B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
          红珠凤尾蝶和无毒红珠凤尾蝶是同种生物, 不存在协同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不同的生境中, 自然选择方向
          进化, C错误; 无毒的红珠凤尾蝶会模仿有毒红珠凤尾
                                                            是不同的, 裂腹鱼的形态及行为特征可能有差异, A 正
          蝶翅膀上醒目的警示颜色, 称为拟态, 拟态容易被发现
                                                            确; 青藏高原区域范围较广, 环境多样, 裂腹鱼有多种且
          而非不易被发现, 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其属于警戒
                                                            存在不同的种群, 故青藏高原裂腹鱼全部个体的所有基
          色, 可避免被捕食, D 错误。
                                                            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 B错误; 在寒冷、 高海拔和急流
         10.D 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
                                                            等恶劣环境中, 裂腹鱼参与脂肪合成的关键基因brd2
          力弱,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A 正确; 各地的美凤蝶属
                                                            和抑制肿瘤发展的基因dab2i p 的表达量比近缘鱼类显
          于不同的种群, 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但它们仍属于
                                                            著升高,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基因brd2 和
          同一物种, 不存在生殖隔离, B正确; 气候变暖会使美凤
                                                            dab2i p 表达量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基因brd2 和
          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
                                                            dab2i p 表达量高有利于裂腹鱼适应生境, C 、 D 正确。
          生改变, C正确; 美凤蝶、 红珠凤蝶、 蓝凤蝶属于不同的
                                                            17. ( 1 )红褐色鱼起源于一种灰色鱼( 红褐色鱼是灰色
          物种, 它们的出现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 错误。
                                                            鱼的变异)  洪水将湖Ⅰ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Ⅱ中
         11.A 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而突
                                                            ( 2 )生殖隔离  ( 3 )湖Ⅰ中的金黄色鱼  ( 4 )否 该种
          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
                                                            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进化方向, 东莞角蟾体色与枯叶高度相似是长期自然选择
                                                            18. ( 1 )受体 高  ( 2 ) ①蝙蝠 RaTG13 ②增添、 缺失
          的结果, B正确;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
                                                            和替换 突变是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的, 并且会根
          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东莞角蟾与其捕
                                                            据环境淘汰不适应环境者   ( 3 ) A L  前  L  基
          食者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 协同进化, C正确; 生物需要
                                                            因频率
          生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中, 保护银瓶山森林公园的生态环
                                                            19. ( 1 )基因库 自然选择 是  ( 2 )美洲狮和狼吃掉
          境有利于东莞角蟾的繁衍, D正确。
                                                            的大多是黑尾鹿种群中年老、 病弱或年幼的个体, 有利
         12.D 突变是不定向的, A错误; 由题干可知, 德国家鼠与
                                                            于鹿群的发展  ( 3 ) 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黑
          阿尔及利亚鼠之间杂交产生的杂交老鼠能产生后代, 说明
                                                            尾鹿的数量, 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 为其他
          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错误; 自然选择并不直接作用
                                                            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留出空间  ( 4 ) 60% 减小
          于特定基因, 而是作用于表型, C错误; 阿尔及利亚鼠发生
                                                            解析:( 4 )假设雌雄各有 100 个个体, 则 X 的基因频
                                                                                                  A
          上述突变导致种群中基因的种类增多, 有利于增加遗传多
                                                                50×2+30+50
                                                            率=               ×100%=60% 。 由于不含 A 基因的
          样性, D正确。                                               100×2+100
         13.C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因此喷洒杀虫剂之前, 蜗牛                      个体易被天敌捕食, 致使黑尾鹿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
          种群中不抗药个体多于抗药个体, A正确; 从 A 点到 B点,                   率将会变小。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