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高考物理小题狂做·基础篇·新课标(新教材老高考版)
P. 31
中砂摆振动 压力为2m g , 方向竖直向下.
7.BC 解析: 由图乙可知, N 1
中砂摆振动的幅度相同, A 错误;
考点过关39 机械波
的幅度与 N 2
L
由公式T=2π 可知, 两摆由于摆长相同, 则
g 1.B 解析: 由图( 一) 可知, 波长一定时,
由单摆的性质可知, 两摆的周期相同, B 正确; 狭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 由图( 二) 可知, 狭缝
一定, 波长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 只有缝、 孔的
由图可知, N 1 对应的木板的运动时间为 T , N 2
对应的木 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
对应的木板的运动时间为2T , 则 N 1
对应的木板运动速度大, C 更小, 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A 错误, B
板运动速度比 N 2
正确. 由图( 二) 丙可以得出, 波长比狭缝小太多
1
2
正确; 由动能定理, 有 m g L ( 1-cosθ ) = mv ,
2 同样会发生衍射现象, 只是衍射现象不明显, C
v 2 错误. 由图( 一) 甲可以看出, 狭缝宽度再增加也
在最低点有 T-m g=m , 解得 T=3m g-
L
会发生 衍 射 现 象, 只 是 衍 射 现 象 不 明 显, D
2m g cosθ , 由于两摆的振动幅度相同, 即θ 相
错误.
同, 则拉力相同, D 错误.
2.C 解析: 波向左传播, 从手刚完成一次
8.AD 解析: 单摆在最低点时悬线拉力最 全振动的时刻开始计时, 此时质点 B 从平衡位
大, 在最高点时悬线拉力最小, 由题图可知 t=
置向下振动, 由于以后手的振动没有停止, 则B
0.2s时拉力最大, 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A 正确;
的振动图像如图 C所示.
t=1.1s时拉力最小, 摆球正经过最高点, B 错
2π 2π
误; 摆球摆动过程中, 由题图可知拉力的峰值越 3.A 解析: 波的周期为 T= ω = 2π s=
来越小, 说明摆球在最低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则 1s , 根据图像可知波长为λ=2×1m=2m , 则
机械能越来越小, C错误; 摆球从最低点开始摆 λ 2
波速为v= = m / s=2m / s , 则波在5s时
动, 要经过两个最高点才能回到初始位置, 所以 T 1
间内传播的距离为s=vt=2×5m=10m , A
单摆的周期是T=1.4s-0.2s=1.2s , D 正确.
正确.
9. ( 1 ) 小铁块运动到最高点又恰好不脱离
4.D 解析: 质点b 与质点d 相差半个波
木块, 弹簧处于无形变状态.
长, 两质点振动速度总是等大反向, A 错误; 质
小铁块和木块的加速度均为 g , 此时系统
点始终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而不随波形传播, B
的回复力F= ( M+m ) ,
g
错误; 质点a 和 c 相差半个波长的距离, 故质点
所以弹簧在平衡位置时的弹力
a 在波谷时, 质点c 一定在波峰位置, C 错误;
F=kA= ( M+m ) ,
g
由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可知, 波的频率 1
M+m f= =
则k= g. T
A
1
( 2 ) 由对称性可知, 弹簧长度最短时, 系统 Hz=0.25Hz , 而观察者沿着x 轴靠近波源
4
的加速度与系统在最高点的加速度等大、 反向, 运动时, 由多普勒效应可知, 观察者接收到的该
即在最低点木块与小铁块的加速度a= g , 方向 波的频率将大于波源的实际频率 0.25Hz , D
竖直向上, 则对小铁块 正确.
F N-m g=ma , 5.C 解析: 传播介质的起振方向和波源
则F N=2m g , 相同, x=4m 的质点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小铁块对木块的 向相同, 用微平移法可知x=4m 的质点即将
7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