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高中生物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RJ
P. 7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限时小练1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建议用时: 25 分钟
新课标要求
1. 通过分类与比较, 明确种群密度的不同调查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2. 设计并实施方案,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C. 野稗株数应为整数, 结果中数据有误
中,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D. 此方法也适用于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1.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5. 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 下列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 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的是( )
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 A. 两次捕获期间, 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 B. 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 动物个体被再次捕
结构、 性别比例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 获概率降低
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C. 标记物脱落
A.①③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 D. 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2. 考前再做 某个池塘中生活着水草、 浮萍、 水 6. [ 生活、 学习和实践情境] 某研究小组对湖泊
绵、 鱼、 虾等生物。下列可以称为种群的是( ) 周边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
A. 该池塘中所有的鱼 查,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393只褐家鼠。已知标
B. 该池塘中所有的浮萍 记物不影响褐家鼠的生存和活动, 但褐家鼠有记
C. 该池塘中所有的虾和虾卵 忆, 再次被捕的概率会降低。检测到第一次标记
D. 该池塘与另一池塘中的所有水绵 的褐家鼠有93只在重捕前由于竞争、 天敌等自
3. [ 生活、 学习和实践情境] 科研工作者搜集某 然因素死亡, 但该段时间内有褐家鼠出生, 故种
段时间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大熊猫粪便, 从 群总数量稳定。第二次捕获了340只褐家鼠, 其
其中提取肠道脱落细胞的 DNA 进行分析, 确认 中带有标记的褐家鼠85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粪便来自同一只熊猫或不同的熊猫, 从而对自然 的是 ( )
保护区内的大熊猫进行计数。这种调查大熊猫 A. 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
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 ( ) 种群密度为1200只 / 公顷
A. 标记重捕法 B. 记名计算法 B. 调查期间, 该地区1 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死
C. 逐个计数法 D. 抽样检测法 亡率大于其出生率
4. 研究小组做了检验某除草剂对野稗的防治效 C. 调查期间, 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后一定会
果的实验。实验组施加一定浓度的除草剂, 对照 引起种群密度发生改变
组不做处理, 30天后采用样方法调查野稗种群 D.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的该地区1公顷范围
2 内褐家鼠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小
株 / 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7. 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
2
A. 每个样方必须是等大的正方形 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B. 计数时压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应全部舍弃 A. 调查大多数哺乳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
密度。结果: 对照组 25.75株 / m , 实验组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