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高中物理小题狂做·选择性必修第一册·RJ
P. 18
12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RJ
( 闪光时间间隔为0.4s ), 分析得出:
( 1 ) B 滑块碰撞前的速度 v B= ; A 滑块碰撞后的速度 v' A= , B 滑块碰撞后的速
度v' B= . 根据闪光照片分析说明碰撞发生位置在刻度尺 cm 刻度处.
( 2 ) 根据闪光照片分析得出碰撞前两个滑块各自的质量与各自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
· 表示); 碰撞后两个滑块各自的质量与各自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
( k g m / s )( 以 m A
· 表示) .
( k g m / s )( 以 m A
4. 如图甲所示,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 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 推动小车 A 使之做匀速运
动. 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 继续匀速运动, 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 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甲
( 1 ) 若获得纸带如图乙所示, 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 已标在图上) .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 则应选
段来计算A 的碰前速度, 应选 段来计算 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 均填
“ AB ”“ BC ”“ CD ” 或“ DE ”)
乙
( 2 ) 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30k g , 小车B 的质量为m 2=0.20k g ,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系统
总动量为 k g m / s , 碰后系统总动量为 k g m / s. ( 结果均保留4位有效数字)
·
·
( 3 ) 实验结论: .
5. 考前再做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在滑块 A 和B 相碰的端面上装上弹性碰撞
架, 它们的上端装有等宽的挡光片.
( 1 ) 实验前需要调节气垫导轨, 使得气垫导轨 ; 取走其中一个滑块, 当留在气垫导轨上的
另一个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时间 时, 表明气垫导轨已经调节完毕.
( 2 ) 滑块A 置于光电门1的左侧, 滑块B 静置于两光电门间的某一适当位置. 给A 一个向右的初
速度, 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 Δt 1 A 与B 碰撞后A 再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 Δt 1 ' , 滑块B
,
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 Δt 2 '. 为完成该实验, 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 .
A. 挡光片的宽度d B. 滑块A 的总质量m A
D. 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间距L
C. 滑块B 的总质量m B
( 3 ) 若滑块A 和B 组成的系统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则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
(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