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高考物理小题狂做·基础篇·Ⅰ
P. 14

第三章 曲线运动
                                                                                                           21


                                                                                                            
                                                    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曲线运动



                                         考点过关8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建议用时: 30分钟  答案见 P10
             考点要求                                                                                                
               
                                                                                                                                                                                                                 
              Ⅱ.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 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 前2s内物体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1. 继东京奥运会后, 2021年9月12日, 全红婵                            B. 后2s内物体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



                又夺得全运会女子跳水十米台冠军! 跳水运                                    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夹角为45°
                动是一项难度很大又极具观赏性的运动, 图                               C.3s末物体坐标为( 4m , 0.5m )




                中虚线描述的是全红婵跳水时头部的运动轨                                 D.3s末物体坐标为( 3.5m , 1m )




                迹( 头部可当质点处理), 最后运动员沿竖直                          4. 如图所示, 长为L 的直杆一端可绕固定轴O

                方向入水. 下列关于运动员头部运动的说法                                无摩擦转动, 另一端靠在以水平速度 v 匀速向
                中正确的是                                 (    )        左运动、 表面光滑的竖直挡板上, 当直杆与竖
               A. 经过 a 、 b 两点时速度方向相同                                直方向夹角为 θ 时, 直杆端点A 的线速度为


               B. 在ab 段和 bd 段位移相同

                                                                                                          (    )
               C. 过 d 点的速度方向近似与入

                   水方向相同
               D. 先后经过 c 点的速度方向相同

            2.1935年5月, 红军为突破“ 围剿” 决定强渡大渡

                                                                        v

                河. 首支共产党员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依托仅                               A.                   B.vsinθ
                                                                       sinθ
                有的一条小木船坚决强突. 若河面宽300m , 水

                                                                         v
                                                                   C.                    D.vcosθ
                流速度为3m / s , 木船相对静水速度为1m / s ,                         cosθ
                则突击队渡河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    5. 如图所示, 物块 A 放在


               A.75s B.95s C.100s D.300s                            光滑的水平面上, 一跨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见答案 P10
                                                                    过桌子边缘定滑轮 P

            3. 在一个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轻绳上端系在物块A
                一物体从 t=0时刻起, 由坐标原点 O ( 0 , 0 )
                                                                    上, 下端连接物块 B. 开始时, 用手( 未画出)
                开始运动, 其沿 x 轴和           y  轴方向运动的速
                度—时间图像如图甲、 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                              托住 B , 使轻绳处于伸直状态, 系统保持静
                                                                    止. 现将B 由静止释放, A 沿水平面滑动, 当
                确的是                                   (    )
                                                                    轻绳OP ( O 为物块A 的一个顶点) 与水平面

                                                                                                      , 则此时 A
                                                                    夹角为 θ 时, B 的速度大小为v 0
                                                                    的速度大小为                                (    )

                                                                                               v 0
                           甲                    乙                   A.v 0 cosθ           B.
                                                                                            cosθ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